-
Add.北京市朝阳区朝外SOHO B座1017A
-
Tel.+(86)-10-65083967
(周一至周五10:00 a.m.to 6:00 p.m.)
近年来,随着中国法律服务行业内卷的程度不断提升,类似《预算5万,1元中标》,《一份律师函,仅需6.2元》的现象层出不穷,围绕律师“低价竞争”的话题也引起了行业内的广泛讨论。多地律师协会先后发起倡议,要求规范律师收费,抵制低价竞争。但也有部分律师认为,“低价”是律师迫于生存压力的无奈选择,律协应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。
本期,我们从公开信息中搜集了相对具有代表性的观点,与大家一同探讨低价竞争的影响与利弊。
观点一:坚决反对低价竞争 在诸多评论中,大部分律师认为应该坚决抵制“低价竞争”行为,并从行业形象、服务质量以及专业能力提升等方面,发表了意见。 (一)低价竞争有损律师行业形象 在坚决抵制“低价竞争”行为的评论中,有律师认为,无底线的低价竞争,不仅仅是律师的收费问题,更代表了客户对待法律服务价值的态度。长此以往,律师行业的声誉与整体形象将不可避免地下降。 (二)服务质量下降,客户权益难以保障 相对于对行业形象的影响,也有律师认为,低于成本价的竞标,会导致律师服务水平的下降,客户的权益无法得到更好地维护。同时,有律师建议,客户在选择律师的时候,应该更多地将目光放在专业能力与服务水平上,而不是仅仅考虑价格因素。 (三)重复简单业务,不利于专业水平提升 律师是一个重视积累的职业,随着执业经验的不断增加,律师的专业服务能力也随之提升。在关于“低价竞争”的讨论中,有律师认为,专业含量不高且可批量生产的业务,收取低于市场的价格进而获取大量的委托,属可以接受范围,但长期重复简单业务不利于律师专业水平的提升。 观点二:市场竞争行为,应给予宽容对待 与观点一的“口诛笔伐”不同,部分律师认为“低价竞争”也是市场竞争的一部分,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,凭借“低价”达到市场拓展的目的,是可以接受的。 (一)受限于执业环境的无奈之举 中国法律服务行业的分化格局,导致部分律所受限于执业环境和生存条件,不得不在竞争中采取“低价”的策略。有律师认为,针对这种无奈之举,行业应该给予一定的宽容。 (二)眼前的低价是为了更好的营销 另有律师认为,以较低的价格与客户建立持续的合作关系,在后续的合作中深挖法律服务需求,或通过客户的背书价值,在其他业务竞争中获胜,都将弥补短期的“低价”损失。这种放弃眼前利益去追求长远价值的行为,可以视为一种“投资”。 (三)对低成本服务模式的探索 法律技术取代了部分原本需要大量人力完成的工作,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服务成本,也为律师的服务报价提供了空间。有律师认为,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,“低价”反而是竞争优势。律所通过服务创新降低成本,通过“低价”赢得竞争,更有利于推动整个行业对于服务创新的探索。 观点三:如何解决“低价竞争”问题 谈及如何解决“低价竞争”问题,律师们认为简单的倡议和处罚是不够的,管理机构更应从打破垄断、提升门槛等方面出发,在根本上解决律师执业问题。 (一)不正当竞争的标准是什么 针对律师的“低价竞争”问题,多地律师协会发布倡议,规范律师的收费。但有律师认为律协只是强调规范收费的重要性,却并未制定严格的行业标准,最终会变成“公说公有理,婆说婆有理”。 (二)提升行业准入门槛 律师数量的快速增加是“低价竞争”的原因之一,部分律师认为,提升律师行业的准入门槛,加强行业整体素质建设,有利于降低“内卷”程度。同时,律师选择门槛较高的业务领域,或专精于某一业务领域,完善自身的专业能力,有利于降低被“低价竞争”的风险。 (三)更多行业乱象需要治理 相比于“低价竞争”,有律师认为依靠“人脉”、“回扣”等方式获得案源,甚至量身定做的招投标行为,更需要纳入治理的范围。毕竟只有整个行业共同体的规范化发展,才能带动每一个个体之间的良性竞争。
同时,部分青年律师认为,所谓的抵制“低价竞争”是占据行业资源优势的资深律师在打造“护城河”,并不是在为行业的将来考虑,希望律协在治理“低价竞争”的同时,进行“反垄断”。 结语 从以上评论不难看出,处于不同层级的律师对于“低价竞争”有着不同的理解。 小编认为,解决低价竞争的根本不在于“限制”、“规范”,而在于行业应通过何种方式来保障每一位律师的良好执业环境。毕竟在“填不饱肚子”的情况下,谈行业的未来,恐怕难以达到预期效果。